年度 |
109年度 |
綱要計畫 |
強化核能電廠除役管制技術及環境輻射之研究(2/4)年度 |
細部計畫 |
海陸域輻射調查及國民輻射劑量評估年度 |
主管單位 |
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|
執行單位 |
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輻射偵測中心 |
對應課題 |
|
產出成果類別 |
|
產出成果型態 |
|
自評等級 |
|
成果內容說明 |
台灣海域輻射調查計畫調查樣品包含海水、海生物及沉積物(岸沙、河砂、海底沉積物),調查範圍含括台灣沿岸地區及離島地區(金門、馬祖、澎湖、蘭嶼、東沙及南沙),109年完成海水試樣312件(含海水氚試樣115件)、海生物試樣188件以及沉積物試樣83件,總計583件之取樣及放射性分析,106年至109年累積海域樣品數量已達1,530件;上述試樣放射性分析結果皆遠低於法規規範標準,顯示台灣海域環境目前尚無輻射污染之安全疑慮。我國為因應日本福島電廠排放含氚廢水之海洋,由原能會邀集外交部、海委會、農委會及氣象局等單位共同建立跨部會因應平台定期召開會議,並擬定台灣海域氚輻射調查計畫,進行台灣海域加強監測作為。國民輻射劑量評估初步成果,也逐步建立國人輻射劑量之基準值。本計畫透過與海洋委員會、農委會及衛福部等其他部會及中山大學、輻射防護協會等學術單位之合作,強化輻射量測作業人才之量能。 |
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|
本計畫調查台灣海域輻射現況,有助我國海域樣品放射性分析能力之精進,並將分析數據蒐集建立台灣海域資料庫,並定期公開分析數據供民眾了解海洋輻射及海產物食安狀況,更能於一旦有放射物質外釋影響台灣海域情形時,可用於比對及研判來源。 |
相關佐證資料 |
|
圖片1 |
 |
圖片1說明 |
本計畫調查結果顯示在臺灣東北及西南區在水深200公尺~400公尺處量測到的銫-137活度相對於其他區域的水層較高,但遠低於法規限值,台灣海域無輻射異常情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