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 |
110年度 |
綱要計畫 |
建築工程技術發展與整合應用計畫年度 |
細部計畫 |
應用AIoT技術進行建築物安全耐震能力評估檢查年度 |
主管單位 |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|
執行單位 |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|
對應課題 |
|
產出成果類別 |
|
產出成果型態 |
|
自評等級 |
|
成果內容說明 |
本研究希望結合IoT與AI技術與地震記錄儀自動蒐集建築物在地震前後的結構相關數據,同時自動快速評估可能發生問題的建物,提升效率免去人工實地清查評估,快速地掌握建物狀況,並在建立建築物結構之量測表準作業流程後,供後續研究及推動作為依據。 本研究分別探討運用AIoT長期監測及微振量測兩種方式。未來長期監測可透過平時勘檢、震前預警、震中紀錄、震後分析等階段,協助用戶或管理單位進行事前準備,及災後快速反應及復原措施。微振量測則可先建立基礎監測資料,於地震或施工補強後再進行第二次監測,了解建築物結構變化,是否因地震發生風險或因工程確實達到補強效果。 |
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|
本研究於宜蘭縣新建立1個實證場域,安裝IoT長期監控所需設備,並進行微振量測。實際取得1次地震所得之監測數據,以及2筆微振量測所得資料。彙整分析長期監控所得之監測數據,實證以AI分析建物結構狀態之可行性。本研究神經網絡之初步訓練結果,確實可以協助快速預測建物結構受震反應。 |
相關佐證資料 |
|
圖片1 |
 |
圖片1說明 |
標準作業流程中,就長期監控及微振量測所需設備安裝方式分別進行規範。圖為實際據以施工之情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