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 |
111年度 |
綱要計畫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展計畫年度 |
細部計畫 |
支援災害應變情資研判作業年度 |
主管單位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|
執行單位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|
對應課題 |
|
產出成果類別 |
|
產出成果型態 |
|
自評等級 |
|
成果內容說明 |
為強化風力預報的準確性,因此透過跨技術性的整合,結合觀測與預報,以及動力模式與統計修正方法,將所有技術串聯並進行系統性開發,完成可用於颱風應變的風力預警系統。在陣風估計技術落實,參考Kahl (2020)利用陣風因子(Gust Factor,簡稱GF)推估強陣風(peak gust wind)的方法,利用2011至2021年間全臺31個人工氣象站、176個自動氣象站和450個自動風速計的平均風向、平均風速和陣風資料建立全臺陣風因子資料庫。其中陣風因子的定義為陣風和平均風速之比值,每個測站都有各自的GF分布圖,在不同風向、風速區間有對應的GF大小,利用平均風風速乘上對應區間的GF值即可推估陣風大小。利用歷史觀測資料建置503站陣風因子資料庫,以利後續預報平均風換算陣風的參考因子。 |
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|
此系統以於今年軒嵐諾颱風與尼莎颱風應變期間,用於風力預警與應變簡報製作。此系統預警效果也於事件之後進行校驗分析,分別為2021年圓規颱風與2022年軒嵐諾颱風預警能力評估。圓規颱風的強風特徵比較集中於特定區域,因此預警能力較佳,命中率超過9成。軒嵐諾颱風強風區較廣,因此整體預報命中率約在6成。此預警技術實際應用時除了GF推估陣風的誤差外,尚有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及平均風預報誤差。整體而言,在模式平均風預報誤差較小的情況下,利用平均風和GF值推估陣風的方式與觀測陣風相比有不錯的表現。 |
相關佐證資料 |
|
圖片1 |
 |
圖片1說明 |
軒嵐諾颱風與尼莎颱風應變期間,用於風力預警與應變簡報製作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