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 |
111年度 |
綱要計畫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發展計畫年度 |
細部計畫 |
多維度環境監測資料收集與防災應用年度 |
主管單位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|
執行單位 |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|
對應課題 |
|
產出成果類別 |
|
產出成果型態 |
|
自評等級 |
|
成果內容說明 |
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具有不受日照氣候影響的優點,可於固定時間獲得可分析之影像資訊,透過大數據雷達影像分析方法的建立,將可進行廣域且多處的潛在大規模崩塌區地表變形監測,有利於瞭解不穩定邊坡的活動性。本年度使用公開的snap2stamps套件,此套件可介接兩套開源雷達影像分析軟體,包含生成干涉圖的SNAP和進行永久散射體分析的StaMPS,但此流程一次僅能處理一個研究區域,若需監測全台多處大規模崩塌位置,將會耗費許多時間與人力。因此,本研究嘗試以snap2stamps套件為基礎,優化其處理流程並將套件命名為multi_snap2stamps,將繁瑣的處理過程自動化。 |
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|
本年度以2019-2021年Senttinel-1A/B升軌與降軌的影像為例,進行台灣八個區域之PSInSAR分析,以獲得區域內之大規模崩塌的活動性,我們篩選出有監測點位且影響戶數在10戶以上的潛移邊坡,或在潛在崩塌範圍內及冠部上方有明顯潛移現象的邊坡,共56處,並挑選出9處進行時間序列的呈現,可以清楚看到邊坡地表位移的特性,包含是否穩定、位移速率加快的時間點等資訊,其中石碇區-T001、烏來區-D006、和平區-T003、仁愛鄉-D057、仁愛鄉D006、玉里鎮-D018所選取之PS點附近的地表有較明顯之變動。 |
相關佐證資料 |
|
圖片1 |
 |
圖片1說明 |
2019-2021年九處大規模崩塌之地表變形時間序列,藍色代表升軌,紅色代表降軌,可以清楚看到地表隨時間之變動情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