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 |
110年度 |
綱要計畫 |
韌性防災調適與評估研究(3/4)年度 |
細部計畫 |
精進氣象與災害資訊通報平台年度 |
主管單位 |
經濟部水利署 |
執行單位 |
多采科技有限公司、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|
對應課題 |
|
產出成果類別 |
|
產出成果型態 |
|
自評等級 |
|
成果內容說明 |
本計畫修改「構成模擬事件」的機制,使NeSIM模式能以不間斷的方式逐時演算,以下稱為常時NeSIM模式。常時NeSIM模式在演算時採用過去觀測12小時及未來預報6小時的雨量資料組合每一次演算的事件。觀測與預報雨量的組合長度在模式中可以設定,觀測採用12小時主要是使模式考量一定長度的臨前雨量,而預報採用6小時主要是考慮常時NeSIM模式每小時採用最新的預報降雨更新預報結果,配合多來源淹水預警系統的展示長度。 即時計算時,逐時比對系統時間組成觀測降雨與預報降雨的資料組合,組成模式降雨輸入檔。圖2呈現降雨至各區塊後,透過該區塊的水深容積曲線,轉換成區塊水深,並配合各相鄰區塊間的相對高程,進行區塊填淹水量以及區塊間交換水體的計算。
|
實際防災落實應用情形 |
本計畫建置NeSIM雲林縣、宜蘭縣、新竹縣市及彰化縣等行政區模型,建置方式如圖1,以40m解析度的DEM資料為基礎,預先處理建模階段依照DEM資料劃分地勢高低的積水區,並分析每一積水區的積水深度容積曲線,以及與相鄰區塊交換的水深門檻值。 |
相關佐證資料 |
|
圖片1 |
 |
圖片1說明 |
接收及解析氣象局降雨預報產品(RWRF)及QPESUMS逐十分鐘預報降雨資料,以及上線供應調整後之預報降雨產品(mWRA);維護降雨伺服器、雙偏極化降雨雷達及備援主機。擴充水利防災水情預警資訊系統,包含多來源淹水預警增加警戒數值展示、空間累積雨量網頁調整預警呈現方式 |